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走出去,就会有故事

来源: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1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前语:本文的作者和我一样,是一位年轻的编辑,但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,却是社交网络上展现的关于运动的点滴片段。无论是大规模的马拉松比赛,还是日常和同伴相约的毅行,

编前语:本文的作者和我一样,是一位年轻的编辑,但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,却是社交网络上展现的关于运动的点滴片段。无论是大规模的马拉松比赛,还是日常和同伴相约的毅行,他似乎总是充满了活力和毅力。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运动达人,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坚持着脚下的步伐?

对我来说,运动是一个人的旅程,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孤芳自赏。在运动的动力库中,有无数种供我们选择的原因,减肥、健身、欣赏旅途风景,等等。在清晨黎明,在黑夜黄昏;在喧闹的操场,在蜿蜒的道路,在千岩竞秀处,在万壑争流中,总有一群人享受着附和自己内心与呼吸的孤独感。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早已褪去了空灵,忙碌消磨了沉思,但无论是在漆黑的长夜里,在或嘈杂或安静的路上,或是在拥挤的霓虹闹市,只需开辟一片空间,便可以轻松涉足。一次次,我在人群中,灯影里,或行走,或奔跑,身披一片赤诚,挥洒汗水,怀揣着梦想,思考着现实与人生,在肯定自我的跑道上前行。

我曾经是一个“孤独”的路跑爱好者,也是一个倔强的登山爱好者。不追求速度,不追求距离,也从来不去向别人表达运动后的感受,时常带着耳机,在运动中关闭了心窗,仿佛隔绝了全世界。但是渐渐地,我发现了选择这种运动方式的不足——很多时候,“孤独”的旅途只有终点而没有风景。不管是登山还是跑步,终点越清晰,希望尽快到达终点的劲头就会越足,这样风景便会退化成背景,结束后,整个人都会感到很疲惫。我终于意识到,学会享受旅途才是户外运动的真谛。

我参加的第一个实质性的、也让我至今难忘的团队活动,是2018年1月的西湖群山毅行。大雪过后,相比“断桥残雪”式的婉转诗情,群山的雪景似乎多了几分壮阔。这是一次临时组织的团队活动,参加活动的是一群我不熟悉的人,但大家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共同度过旅程。这次毅行总共是26公里的山路,来得要比平坦的公路艰辛。七八个小时艰难的跋涉,到达终点时我已经身心俱疲,浑身湿透。但是,我依然非常享受穿梭其中带来的强烈的征服感。享受在皑皑白雪之上,俯瞰雾蒙蒙的西湖与铁色的楼宇。

相比较单人徒步的“孤单”,团体的毅行更让我认识到了运动的人文之美。首先是分享。几十公里高低起伏的山地,磨炼的是人坚毅的品格,在这一过程中,分享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水,更有工作的交流,心事的诉说,极度疲乏时的鼓励,以及成功的喜悦。其次是等待。因个人体质、耐力的制约,行进的速度必然有快有慢。这时候,等待不仅仅暗示着鼓励,还意味着包容与紧密,是一种对待朋友不抛弃、不放弃的诠释。再次是坚持。身体上的疲乏必然会带来行为上的停滞不前,紧接着造成精神上的放弃。这种疲乏甚至比工作上的难关更难攻克,因为在旅途中,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因此也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说放弃的人。最后是责任。一个真正爱好登山毅行的人,绝对不会把自己当成山地匆匆的过客,他会像热爱自家的庭院一样对山路充满感情。爱好登山者不会破坏沿途的草木,不会破坏人工的景观。我经常看到,有登山爱好者会一路捡拾游客扔下的空瓶和废物,最后扔进垃圾桶。这是一种责任,是登山爱好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馈赠的感恩。

曾经在将言放弃时,有一位跑步爱好者对我说:“坚持一个冬天,到了第二年春天,你会感觉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。”将爱好发展成一种事业,是对生活的怜惜,命运的恩赐;而朝着梦想的方向远眺,却又故步自封,不失为一种挥霍。“坚持一个冬天”是一个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我面对着最初的抉择,比如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迈出第一步;也有重重障碍,冬天寒风刺骨,整个环境仿佛都在对你说“不”;更有意志的偏移,因为在通往更加艰涩的路途中,同行者也会越来越少。然而通过坚持,发现当春天到来时,自己精神抖擞,身躯轻盈,更加适应这复苏的一切。我也终于学会了克服温暖的“雪藏”,学会了从烦杂的、充满压力的工作中脱身出来,走向户外。

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,运动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情,当我爱上运动,真正发现运动带给我的好处,我开始注意更加科学地运动,比如更适当的运动量,更适合我的运动方式。运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我想说,生活在继续,只要迈出第一步,就会有接下来的故事。

编前语:本文的作者和我一样,是一位年轻的编辑,但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,却是社交网络上展现的关于运动的点滴片段。无论是大规模的马拉松比赛,还是日常和同伴相约的毅行,他似乎总是充满了活力和毅力。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运动达人,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坚持着脚下的步伐?对我来说,运动是一个人的旅程,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孤芳自赏。在运动的动力库中,有无数种供我们选择的原因,减肥、健身、欣赏旅途风景,等等。在清晨黎明,在黑夜黄昏;在喧闹的操场,在蜿蜒的道路,在千岩竞秀处,在万壑争流中,总有一群人享受着附和自己内心与呼吸的孤独感。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早已褪去了空灵,忙碌消磨了沉思,但无论是在漆黑的长夜里,在或嘈杂或安静的路上,或是在拥挤的霓虹闹市,只需开辟一片空间,便可以轻松涉足。一次次,我在人群中,灯影里,或行走,或奔跑,身披一片赤诚,挥洒汗水,怀揣着梦想,思考着现实与人生,在肯定自我的跑道上前行。我曾经是一个“孤独”的路跑爱好者,也是一个倔强的登山爱好者。不追求速度,不追求距离,也从来不去向别人表达运动后的感受,时常带着耳机,在运动中关闭了心窗,仿佛隔绝了全世界。但是渐渐地,我发现了选择这种运动方式的不足——很多时候,“孤独”的旅途只有终点而没有风景。不管是登山还是跑步,终点越清晰,希望尽快到达终点的劲头就会越足,这样风景便会退化成背景,结束后,整个人都会感到很疲惫。我终于意识到,学会享受旅途才是户外运动的真谛。我参加的第一个实质性的、也让我至今难忘的团队活动,是2018年1月的西湖群山毅行。大雪过后,相比“断桥残雪”式的婉转诗情,群山的雪景似乎多了几分壮阔。这是一次临时组织的团队活动,参加活动的是一群我不熟悉的人,但大家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共同度过旅程。这次毅行总共是26公里的山路,来得要比平坦的公路艰辛。七八个小时艰难的跋涉,到达终点时我已经身心俱疲,浑身湿透。但是,我依然非常享受穿梭其中带来的强烈的征服感。享受在皑皑白雪之上,俯瞰雾蒙蒙的西湖与铁色的楼宇。相比较单人徒步的“孤单”,团体的毅行更让我认识到了运动的人文之美。首先是分享。几十公里高低起伏的山地,磨炼的是人坚毅的品格,在这一过程中,分享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水,更有工作的交流,心事的诉说,极度疲乏时的鼓励,以及成功的喜悦。其次是等待。因个人体质、耐力的制约,行进的速度必然有快有慢。这时候,等待不仅仅暗示着鼓励,还意味着包容与紧密,是一种对待朋友不抛弃、不放弃的诠释。再次是坚持。身体上的疲乏必然会带来行为上的停滞不前,紧接着造成精神上的放弃。这种疲乏甚至比工作上的难关更难攻克,因为在旅途中,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因此也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说放弃的人。最后是责任。一个真正爱好登山毅行的人,绝对不会把自己当成山地匆匆的过客,他会像热爱自家的庭院一样对山路充满感情。爱好登山者不会破坏沿途的草木,不会破坏人工的景观。我经常看到,有登山爱好者会一路捡拾游客扔下的空瓶和废物,最后扔进垃圾桶。这是一种责任,是登山爱好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馈赠的感恩。曾经在将言放弃时,有一位跑步爱好者对我说:“坚持一个冬天,到了第二年春天,你会感觉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。”将爱好发展成一种事业,是对生活的怜惜,命运的恩赐;而朝着梦想的方向远眺,却又故步自封,不失为一种挥霍。“坚持一个冬天”是一个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我面对着最初的抉择,比如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迈出第一步;也有重重障碍,冬天寒风刺骨,整个环境仿佛都在对你说“不”;更有意志的偏移,因为在通往更加艰涩的路途中,同行者也会越来越少。然而通过坚持,发现当春天到来时,自己精神抖擞,身躯轻盈,更加适应这复苏的一切。我也终于学会了克服温暖的“雪藏”,学会了从烦杂的、充满压力的工作中脱身出来,走向户外。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,运动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情,当我爱上运动,真正发现运动带给我的好处,我开始注意更加科学地运动,比如更适当的运动量,更适合我的运动方式。运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我想说,生活在继续,只要迈出第一步,就会有接下来的故事。

文章来源:《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》 网址: http://www.wkahzzzs.cn/qikandaodu/2020/1019/466.html



上一篇:亲历稿费六十年 ——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酸甜苦
下一篇:励建安:马拉松运动爱好者

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投稿 | 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编辑部| 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版面费 | 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论文发表 | 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科爱好者(教育教学)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